close
白腹秧雞
106.04.20@鰲鼓溼地
俗名:姑婆鳥、苦惡鳥、閩語:白面仔、苦雞母、客語:補鍋仔
從臉部脖子到胸部皆為白色,而下腹部和尾下覆羽則為紅褐色,有長腳趾、短尾巴而嘴和腳皆為黃色,身體兩側則稍為扁平使得更容易穿越蘆葦和矮樹叢。公母鳥外型相似但亞成鳥就較為灰褐色,雛鳥則為和其它秧雞科雛鳥一樣是黑色。
白腹秧雞以嘴喙在泥巴、淺水灘中找尋食物或直接目視啄食,也在地上、低灌木和小樹叢裡找尋食物,主要吃昆蟲、小魚和種子. 。
許多秧雞科鳥類習性是相當隱密的,但白腹秧雞則常大方出現,在清晨和黃昏時會發生"苦啊苦啊"大叫聲,變得非常吵。
1.鄉間的人們都傳說牠是被虐待的媳婦死後所幻變的,因此牠的叫聲總是:苦啊!苦啊!,故在鄉野有〝苦雞母〞的俗名。
2.雌雄成鳥所繁殖的第一代亞成鳥長大後,不會馬上離開族群,牠會待到再繁殖第二代時來協助成鳥育雛
3.白腹秧雞覓食活動十分警慎敏感,經常一邊行動一邊抬頭張望四周,若有風吹草動就會快速躲起來。
107.04 微熱山丘附近的彩繪停車場水池有5隻黑魯魯雛鳥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