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衛星發報器@林鵰|幼鵰
左腳有腳環
停棲時,看不見發報器(被羽毛蓋住,背部隆起)
只有轉身準備飛離時,張開雙翅才露出...
五月中旬台灣猛禽協會綁發報器。
巢樹:針葉樹種--台灣杉(or柳杉)
六月上旬幼鵰離巢。
七月下旬有停神枝,
在馬路觀察點,出現機率頗高(往外飛,梅山方向)
111.07.29 幼鵰撲守望枝下方的藤蔓。
八月上旬中午,幼鵰幾乎會出現馬路附近的山谷
有撲山壁(很認真練習撲樹...)
八月下旬往內飛(東邊)
111.08.23 15:00-16:00在**宮後面的山壁(3隻林鵰)盤了1個小時
16:00-16:10飛下來茶園與親鳥會合,
親鳥往天梯方向帶離場。
17:00 幼鵰還在(發射台)陵線一直盤...
相關媒體報導:
必要之惡?林鵰幼鳥裝衛星發報器 發報器重量僅幼鵰體重的3%以下,安裝時程為幼鵰身體長至9成左右(約孵化第50天),羽毛開始抽長時段,這是全球通用的追蹤野生動物方法。
屏科大在2020及2021年繫放2隻, ①2020年,在南橫發現的巢位(20公尺高的五葉松)。取名「TORO」。 (透過這2年追蹤,發現牠「TORO」最北到南投,最南到屏東,甚至飛越中央山脈到台東,幼鵰的巡航範圍,為保育工作提供了珍貴資料) ②2021年7月6日,在恆春落難的幼鵰,野放時繫上發報器,取名"梅仔"(因梅雨落難)
目前全球總計只有3隻林鵰繫上衛星發報器,而且都在國內,台灣在研究林鵰方面,居於領先地位。 鳥友說,去年底在某處山區發現1對林鵰夫妻共築愛巢,今年3月下旬林鵰寶寶孵化,孰料50多天後,幼鵰背部多出很礙眼的衛星發報器,小鵰原本都是悠哉地坐在巢中央,被裝上GPS後整天都躲在枝椏間,似乎受到驚嚇,親鳥發現孩子身上有異物,也拚命地試圖啄除,然而都徒勞無功,令他心疼。 |